更多>>
班级管理
拒绝校园欺凌
国家网络安全宣传
中小学“减负”要念好校内校外“两本经”
近视年龄提前至3-7岁,这些或能帮助改善
优秀学生每天必做的十件事!
少先队爱学习
投沙包比赛
跳绳比赛
心系国防,有你有我
爱学习
开学第一课
内容显示页
陪伴是最好的教育
时间: 2021-12-29

陪伴是最好的教育

建议一: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“陪”出来的,幸福的家庭都是“伴”出来的。父母的爱心、耐心、理智、宽容的陪伴,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慰籍。过去,家长依赖辅导班、作业班。现在“双减”之后,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,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同过去也要产生变化。家长可以陪孩子运动、劳动、看电影、逛书店、参观博物馆、走进大自然。陪孩子欣赏自然之趣,感悟生活之美。

建议二:身体力行 亲自示范,如果说知识主要是在学校学到的,那么孩子的品性与德行主要是在家庭中形成的。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,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且是永远的老师,必须在孩子的习惯养成、品德形成、情绪控制、心态调适、精神塑造、毅力锻造等方面,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、开导和指导,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。

建议三:做好督促 宽严有度,减少书面家庭作业,但并不等于没有家庭作业。有一些作业,比如:读读课文、背背古诗;还有一些“实践作业”,比如:做家务、做手工、做公益、做社会调查等。这些作业,富有弹性,难以量化,也很难逐一检查,靠的是学生的自律和自觉。如果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培养出来,此时就需要家长的督促。在督促中,让孩子体验做作业的乐趣,完成相应的“弹性”作业;在督促中,让孩子由不自觉到自觉,由不自主到自主,让孩子的良好的自觉性日益养成,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。

建议四:亲子共读在家里,需要“亲子共读”。孩子的阅读,是从“亲子共读”开始的。“亲子共读”,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,也是家长和孩子亲密相处的方式。在亲子共读中,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,增进亲子感情;在亲子共读中,让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,共同的精神世界,共同的心灵密码;在亲子共读中,让孩子体验“岁月静好”,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;在亲子共读中,让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学习,互为促进,共同成长。